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刘京柱

时间:2024-07-23 05:20:0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44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执行中以物抵债的成因、负面效应及对策

  毋庸置疑,执行难已成为困扰当前法院工作的一个老大难问题。解决好这一问题,不但有利于促进法院审判工作的开展,而且也有助于树立法院的权威和形象。近年来,“以物抵债”执行法在执行工作中较为流行,这固然有着及时结案、及时实现债权、涤除债务的积极一面,但也有着不容忽视的负面效应。对此,笔者作了调查并提出因应对策,以期抛砖引玉,与司法实务界的同仁进行商榷。
  一、执行中以物抵债方兴未艾的主要原因
  1、法院方面。以物抵债可以相对缓解执行积案压力,一方面可给申请执行人一个“说法”,另一方面,执行人员也乐于采用。因为受地方保护等的影响法院依法办案受到较多干扰,加之有的执行人员针对上级法院关于严格拘留、查封、扣押等强制执行措施运用的规定,无所适从或是矫枉过正,不敢再去“捅马蜂窝”,惹怒被执行人及其上级主管部门、职工,藉口“稳定”而更愿意促成执行案件双方当事人以物抵债。
  2、申请执行人方面。申请执行人普遍存有一种“两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心态。有的担忧执行不着现款,陷入执行“马拉松”,与其债权挂在账上,且得耗费人财物与法院办案人员“同办案”,倒不如部分让步接受被执行人提出的以物抵债;还有的申请执行人吸取了不接受以物抵债,而被执行人宣告破产后受偿率低甚至为零的教训,便主动退让接受以物抵债或寄希望于法院能查封、扣押到实物,然后以物抵债。
  3、被执行人方面。多数被执行人抱着能拖则拖、“借鸡生蛋”的心态,不愿主动还债。甚至有的还振振有辞地宣称:自己也是“三角债”的受害者,也面临着破产倒闭、“厂停人散”的局面,如果法院强制执行,职工的生活谁解决、职工上访怎么办等等。但是,在法院依法采取了查封、扣押实物的情况下,方无可奈何地提出以物抵债,但仍设法抬高抵债物的价格。
  4、“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当事人双方自愿协商达成以物抵债的和解协议。
  5、公物拍卖机构未严格按照《拍卖法》所规定的拍卖规则、拍卖程序进行拍卖。如有的变相提高拍卖费用,损害了当事人各方的利益,也造成执行案件中的当事人不愿选择委托拍卖以抵偿债务的后果。
  二、执行中以物抵债的若干负面效应
  我们在看到以物抵债作为一种执行手段能涤除债务,执结案件的积极一面外,也不应忽视执行中以物抵债所带来的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主要有:
1、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变更了生效法律文书所确定的金钱给付内容。
  2、未实际落实的以物抵债协议损害了人民法院的公正与权威。如有的执行人员混淆了当事人间的执行和解权与裁判文书的强制执行力,动员或主动促成以物抵债的执行调解,以求尽快执结案件。但是,对该调解协议的合法、公平与否以及能否落实缺乏认真审查和监督,造成案结事不了,申请执行人上访申诉,以致有损法院执法的公正。
  3、以物抵债往往损害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面对被执行人的高估冒算,以伪劣产品冒充合格产品,以仓库积压滞销商品抵债,申请执行人很少能理直气壮地提出异议,而是大多选择忍气吞声、委曲求全接受以物抵债。
  4、以物抵债中的高估冒算或是低价处理均程度不同地损害了国家、集体资产的保值增值,造成资产流失。
  5、执行中的以物抵债往往为不法分子所利用,成为其利用合同骗取外地当事人货、款,低价抛售或转移、隐匿财产、规避法律、逃避制裁的一种手段。例如,在法院以民事纠纷判决结案进入执行程序后,被执行人以购进的伪劣产品或库存积压滞销商品抵债。
  三、几点对策
  针对前述执行中以物抵债的负面效应,笔者建议采取以下几项对策:
1、人民法院作为执行主体要切实从大局出发,依法优质高效办案。执行人员在执行案件中应注意讲究执行艺术,自觉严格执法,慎重采取以物抵债执行法。对当事人自愿协商以物抵债的,也应依法审查有无损害国家、集体或他人利益、有无规避法律的情形。
2、在依法整顿规范现有公物拍卖机构的同时,提倡以实物拍卖为主,协议转让为辅,法院变卖为例外处理抵债物品。对抵债物品一般应由物品价值认定部门进行价值认定。
3、申请执行人切忌“病笃乱投医”,应学会借助律师、社会中介组织、市场咨询机构等人员和单位,查清被执行人资产负债的真实情况,充分论证债务人有无破产或歇业、倒闭的情况,做到知己知彼,及时举证,掌握主动权。申请执行人切戒在不清被执行人财产状况时即急于接受以物抵债,以致“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4、人民法院执行人员对以物抵债案件应注意搞好监督检查,确保办案效果,使以物抵债公平、合法,落实到位,避免造成被执行人逃、废债,使国有、集体资产流失情况的发生。(作者:刘京柱,工作单位:山东省日照市中级人民法院)


关于印发《本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辽宁省本溪市人民政府


本政发[2002]26号
关于印发《本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通知
2002-07-17
各自治县、区人民政府,本钢,市政府各委办局、直属机构:  
现将《本溪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第一条 为了奖励在科学技术进步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组织,调动科学技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科学技术进步,根据《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条例》和《本溪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科学技术奖的推荐、评审和授予,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原则。  
第三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负责科学技术进步奖评审和奖励的组织工作。  
第四条 科学技术奖授予在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  
科学技术奖证书不作为确定科学技术成果权属的直接依据。  
第五条 市政府设立下列科学技术奖:  
(一)技术创新奖;  
(二)科学技术进步奖。   
第六条 技术创新奖授予下列科学技术工作者和项目:  
(一)在某一学科领域中有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突出建树的;  
(二)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新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的。  
第七条 科学技术进步奖授予在应用推广先进科学技术成果,完成重大科学技术工程、计划、项目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下列公民或组织:  
(一)在实施技术开发项目中,完成较大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在关键技术上有突破,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  
(二)在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中,阐明自然现象、特征和规律,其成果具有较大科学价值并得到学术界公认的;  
(三)运用科学技术知识做出产品、工艺、材料及其系统等较大技术发明,其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创造性,经实施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  
(四)在实施社会公益项目中,长期从事科学技术基础性工作和社会公益性科学技术事业,经过实践检验创造显著社会效益的。  
(五)在实施国家安全项目中,为保证国家安全做出较大科学技术贡献的。  
第八条 科技成果必须是在本溪行政区域内的创新,具有市以上先进水平,经过一年以上实际应用,取得明显的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第九条 技术创新奖不分等级。对技术创新奖的获奖项目和获奖个人,分别由市政府授予荣誉称号,颁发奖励证书及奖金,并向社会公告。  
科学技术进步奖分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3个等级,每年奖励项目不超过30项。  
第十条 市政府设立本溪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负责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宏观管理和指导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聘请有关专家、学者组成科学技术奖专业评审组;  
(二)审定专业评审组的认定结论;  
(三)为完善科学技术奖励工作提供政策性意见和建议;  
(四)研究解决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中出现的其它重大问题。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  
第十一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设立委员15至19人,其中包括主任委员1人、副主任委员3至4人、秘书长1人。评审委员会实行聘任制,由市政府聘任,每届任期3年。  
第十二条 根据评审工作的需要,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下设若干个专业评审组。各专业评审组负责本专业范围内的科学技术奖初评工作。  
第十三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和专业评审组的评审委员及有关工作人员,应当对候选人所完成项目的技术内容及评审情况严格保守秘密。  
第十四条 科学技术奖的推荐应当依据有关方面的科学技术专家对其科学技术成果的评审结论和奖励种类、等级的建议确定。  
第十五条 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项目中仅从事组织管理和辅助服务的人员,不作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  
第十六条 存在知识产权等方面争议项目,在争议解决前,不得推荐参加科学技术奖的评审。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必须取得有关许可证,且直接关系到人身安全、公共利益的项目,在未获得主管行政机关批准之前,不得推荐参加科学技术奖的评审。  
第十七条 技术创新奖每两年评审一次,科学技术进步奖每年评审一次。  
第十八条 被推荐为科学技术奖的候选人及利害关系人,不得作为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和专业评审组的评审委员参加当年的评审工作。  
第十九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负责推荐材料的受理工作,并对推荐材料进行形式审查。对形式审查合格的推荐材料,由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按专业提交专业评审组,由专业评审组进行初评。初评结束后,由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汇总专业评审组的评审意见,提交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  
第二十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作出认定科学技术成果的结论,并提出获奖人选、奖励种类以及等级的建议,同时将认定结论向社会公布,征求各方面的意见。  
第二十一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获奖项目和个人持有异议的,可以在认定结论公布之日起30日内向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提出并提交书面异议书,提供必要的证明材料;逾期且无正当理由的,不予受理。  
第二十二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对提出的异议组织调查核实,并向评审委员会报告异议核实情况及处理意见,由评审委员会作出处理决定。评审委员会办公室应当及时将处理决定通知异议方及推荐单位或者个人。  
第二十三条 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根据认定结论及认定结论公布后反馈意见的处理情况,作出获奖人选及奖励种类、等级的决议。  
第二十四条 市科学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对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作出的科学技术奖的获奖人选及奖励种类和等级决议进行审核,报市政府批准。  
第二十五条 技术创新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由市政府颁发证书和奖金,奖励经费由市财政列支,具体数额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市财政部门确定。  
第二十六条 剽窃、侵夺他人科学技术成果的,或者以其它不正当手段骗取科学技术奖的,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报市政府批准后撤销奖励,追回奖金。  
第二十七条 推荐单位和个人提供虚假数据、材料、协助他人骗取科学技术奖的,将暂停或者取消推荐资格,对负有直接责任的主管人员和有关工作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八条 参与科学技术奖评审活动和有关工作的人员,在评审活动中弄虚作假、徇私舞弊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九条 参加科学技术奖评审的候选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缴纳评审费。具体标准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会同物价部门确定。  
第三十条 科学技术奖的评审规则由市科学技术行政部门制定。  
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1986年10月8日本溪市人民政府发布的《本溪市科学技术进步奖励办法》(本政发[1986]79号)同时废止。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劳动部办公厅


关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通知
(劳社厅函〔2003〕28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局):

  在全国各地全力开展非典型肺炎(以下简称“非典”)防治工作中,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一手抓防治“非典”,一手抓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为做好“非典”预防和控制工作,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全国“非典”防治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但应当看到,“非典”防治工作面临的任务仍非常艰巨,疫情缓解的时间还比较短,仍存在不稳定因素,防反复、防扩散隐患的任务还很重。同时,随着“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用人单位生产经营逐步恢复正常,返乡的农民工开始进城务工,在一些地方出现了部分企业不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无故拖欠和克扣劳动者工资、借“非典”为由违法解除职工劳动合同等现象,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为进一步加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继续贯彻“两手抓”的方针,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现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加强预防。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当前全力做好“非典”防治工作与切实维护广大职工权益和社会稳定工作,作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两手抓”战略部署的具体体现。在“非典”疫情缓解时期,劳动保障监察工作要克服麻痹思想,要预防疫情反弹,同时要防止部分企业以“非典”影响为由克扣和无故拖欠工资、违反规定超时加班加点、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等。要进一步对企业用工情况加强监察执法,巩固前一阶段来之不易的工作成效,确保防治“非典”工作取得最后胜利。

  二、突出重点,严肃执法。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和举报专查工作。在“非典”疫情逐步得到有效控制,用人单位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后,对重点地区、重点企业要加强重点监控,重点对劳动密集型和使用农民工较多的用人单位加大检查力度,认真检查劳动合同签订情况、工资支付情况及其他劳动标准的执行情况。要重新公布举报电话和举报网站,指定专人值班,确保举报渠道通畅,及时受理群众举报案件。对发现或者接到举报投诉用人单位有以非典为由解除劳动者的劳动合同、不按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或者生活费、克扣非典患者及疑似或者被隔离人员在治疗和隔离期间工资、违反规定强行要求职工超时加班加点等性质严重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快从严处理,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三、改进工作方式,完善预警机制。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巡视检查,对违法案件,发现一起,及时查处一起,将侵害职工权益的现象处理在萌芽状态。另一方面要改进监察执法工作方式,完善预警机制,可采用“110”联动等工作方式加强与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同时发挥劳动保障法律监督员的一线作用,对重点监察对象进行彻底排查。要总结前段工作经验,制订应急预案,及时发现和消除违法隐患。要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信息通报工作,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及时上报在加强当前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重大违法案件处理的情况。

  四、执法为民、勤政为民。各地劳动保障部门监察员要以战斗在抗击非典第一线的医护人员为榜样,迎难而上、不畏风险、敢于胜利,经受得住这场突发事件和复杂局面的严峻考验。要始终牢记执法为民,热忱为企业和劳动者排忧解难。通过开展防治“非典”工作,帮助企业进一步全面贯彻执行劳动保障法规和政策,增强职工劳动保护意识,改善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条件,规范劳动用工,有效制止违法行为。同时,各级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要对防治“非典”与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中涌现出的先进人物和事迹给予表彰,对不履行职责的劳动保障监察员要追究行政责任,通过参与防治“非典”这一非常时期的工作锻炼,进一步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

                              二○○三年六月十二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办公厅